查看原文
其他

【看好中国】刘伟:新时代的中国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全球治理 2021-02-06


刘伟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本文刊于2月13日《人民政协报》。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新春之际,回顾2017年展望2018年,在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的眼里,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一个“新”字成为了贯穿中国经济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个重要特征。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经济遇到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新问题、新挑战,进入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首先表现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达到新的起点、新的水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伟表示。经济新常态形成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必须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刘伟说。


面对新常态,中国从上到下各方面大力呼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的地方和领域已显现成效。刘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为新常态下战略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变化,以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并进一步历史地推动现代化目标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需求侧应对危机手段,也不同于西方供给学派的传统观点,而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经济理论革命。”



在刘伟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发展方式和克服经济失衡的关键。“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矛盾主要方面是什么?从宏观角度来看,需求侧和供给侧都有变化。中国经济需求侧有问题,但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侧。这体现在生产要素成本全面大幅度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突出表现在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技术进步成本都大幅度上升。特别是现阶段经济出现新失衡,“双重风险并存”,经济“下行”和潜在通胀压力同时存在,表面上显现为内需疲软导致经济下行,实质问题在于供给侧。“可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切合中国现在失衡的根本,是转变发展的方式,克服失衡的关键。”刘伟表示。


同时,刘伟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是改革,改革包含两个重要层面,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转变。“制度创新包括经济制度创新和政治制度创新。经济制度创新主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要保护企业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避免政府对市场企业公平竞争的随意否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需聚焦在生产者,特别需要对企业权利的保护,对市场主体私权的尊重,对政府公权的规范,否则可能导致随意行政的过度干预,破坏企业市场主体的权利,破坏市场中公平竞争的秩序。”


“此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刘伟说。“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产业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依靠全国统一的`一刀切’的总量调控肯定不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政治制度建设主要在于推动民主与法治。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把权力放在民主的阳光下,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保护公平和正义。”


“在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具有历史可能和条件的。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我们相信,现在抓住供给侧久久为攻,深入持久地推动下去,新时代的中国即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刘伟最后说。


更多阅读:

【聚焦】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前瞻】原外交部副部长对当下的国际环境现状提出三个选择

【热点】刘志勤:中国是稳定世界经济的“秤砣”

【改革开放40周年】罗思义:40年前这一“举措”,中国实现人类史上伟大成就!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